
在苏格兰语中,"kirk"的意思是"教会"。如今,保守派青年社会活动家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害一周后,美国媒体敏感捕捉到,出席教会的人数明显上升。
据《Deseret News》本月初对柯克和他的"美国转折点"机构的采访,柯克希望帮助年轻人"减少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走向更有道德、更深刻的存在;过更有意义的生活"。
"你必须努力引导他们走向最终目标,回到教会,重拾信仰,结婚生子。"柯克说,"这就是我所代表的保守主义,我尝试描绘一幅鼓舞人心的画卷。"
这一目标原本难以衡量,但在他不幸遇害之后,迹像表明它正在逐渐实现。过去的周末,有更多人想去教会,了解信仰,甚至包括从未去过教会的人。
天主教校园事工"纽曼事工"(Newman Ministry)联合创始人马特·泽鲁森(Matt Zerrusen)本周一告诉天主教新闻社(Catholic News Agency),自柯克遇害以来,他与美国各地的教会领袖交谈,发现几乎所有地方的聚会人数都有所增长,"一些校园的聚会出席率甚至上升了15%。"
"纽曼事工"是天主教非营利组织,覆盖全美约 250 个校园。
泽鲁森指出,不仅人数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在寻求信仰指导。"很多人都在问‘我该怎么办?’什么是邪恶?上帝怎么会允许这种事发生?"泽鲁森说。"他们问了很多基本问题。"
美国基督教媒体 CBN 也报道了这种"查理效应"。在年轻人聚集的 TikTok 平台上,出现了大量用户分享自己第一次去教会的经历。
一位养育三个男孩的妈妈写道:我们今天去教会了,这是我和家人二十年来第一次去教会,上周发生的事之后,我和丈夫聊了很多,聊的是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以及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位妈妈还说,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能像查理·柯克一样坚定自己的信仰。在分享中她也鼓励那些与她一样第一次去教会、第一次购买《圣经》的人"不要停止",要"继续过配得上查理·柯克存在的生活",并把这个当作自己和家庭的使命。
另一位TikTok用户分享,由于周日参加聚会的人太多,他不得不把车停在距离教会几个街区之外的地方。在帖子中他说,"查理,看看你干的好事。根本停不了车,你得把车停在距离教会五个街区远的地方,因为大家都想来。"
另一段广为流传的视频显示,一名男子在柯克被谋杀后第一次去教会,他此前从未拥有过西装、从未信仰过上帝,但是柯克的被杀激励他成为一名更好的父亲、丈夫和家庭的领导者。
"我不认识查理·柯克,这辈子都没见过他,"这名男子在视频中说道。"还有一件事我这辈子都没做过,那就是相信上帝。我要穿著这套西装去教堂。我要去教堂。我要努力做一个更好的丈夫、更好的父亲,以及家庭的领袖。他们值得拥有这一切。"
作为一名福音派基督徒,柯克的属灵操练也曾给《Deseret News》的记者留下深刻印像。后者在一篇文章中透露:如果可以的话,柯克会选择在我们整个互动过程中讨论信仰和家庭,他说他甚至可以整天谈论信仰。他每天最优先的事情是每天研读圣经、睡前 10 分钟的"良心省察"以及从周五傍晚到周六日落的"无手机安息日"。
同一篇文章还透露,柯克办公室的墙上挂著一篇近300年前的布道词——正是它点燃了美国第一次大觉醒的火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