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verticalverticalvertical
line
icon手機版rss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 索取Banner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5:9]  
首頁 > 教會 > 社關
清明祭祖不頭疼─ 基督徒祭祖正向觀
改變字體大小 [-] [+]
黃胤隆 / 基督日報記者
2008年04月04日12時07分 上午 Posted.

這兩天就是清明連續假期,現時不少教會都以舉辦追思禮拜方式來度過這華人特有的節日。然而對於全家未信主的基督徒而言,當中碰到祭祖問題的兩難就像季節性過敏,每年春節或清明節都要發作一次。

到底基督徒可不可祭拜祖先、可以還是不可以呢?針對這個自基督教傳入中國以來便引起廣泛爭論的議題,蒲公英雜誌發行人魏悌香牧師早前曾以「祭祖與紀祖」為題證道,發表他的看法。

首先魏牧師指出,「祭祖並不只是信仰問題,它更參雜了文化、社會、歷史、人文的色彩。所以基督教對祭祖問題如果全然以『宗教角度』來處理,便會發現許多格格不入的地方,尤其當『祭祖是中國的傳統』的意念深植人心時,我們如果只是一味的否定,就會被人認為是不忠不孝的洋教。」


魏牧師鼓勵信徒不需要為了祭祖問題和家人搞到「漢賊不兩立」,相反要用諸般的智慧來處理祭祖的事,甚至可以主動出擊,藉此機會把未信主家人引到神面前。

魏牧師接著表示其實中國「祭」字,除了一般所用的「拜鬼神」外,也可單純指「對死者的致敬追思」,所以祭祖是指對祖先致敬追思,而不是祭拜鬼神,「拜」這個字也不限用於鬼神,也指對人表示尊敬,如:拜年,拜壽,拜謝,這些都包涵「恭敬」之意,與「拜偶像」的拜字不同。然而原來是沒問題的祭拜祖先,被各類宗教攪進來後,現在卻被簡單的二分法:「拿香拜祖先才算是孝,反之,不拿香就是不孝,基督徒不拿香拜祖先,所以基督徒不孝。運用了錯誤的邏輯和推理來批判基督徒,甚至連我們自己也弄得糊里糊塗了。」

因此魏牧師提醒,有智慧的基督徒要先回到祭拜的本意來思想,這是為了恭敬的追思祖先,千萬不要為了祭拜祖先和家人爭得面紅耳斥,不但於事無補,反而破壞了基督徒辛苦建立起的孝道形象。那麼基督徒要如何真正的表達敬祖心意,又不落入拜偶像的困宭中呢?魏牧師提出幾個面向的積極做法:

1.編撰家譜紀念先人:基督徒是真正的不忘本,我們不但是紀念祖先,甚至是一直追到最先的祖先-亞當。聖經常常列出家譜,甚至分別列出了耶穌母系的家譜和父系的家譜,可見聖經十分重視香火的傳承。因此使子女瞭解祖先的譜系,知道祖先的扑~,秉承祖先的遺訓,我們可以撰寫家譜,或為先人作生平事略,整理相片出紀念集等使後世的子女更容易懷念先人。

2.追思禮拜紀念先人:在先人逝世或安息週年紀念時,可以在家庭墓園或教堂舉行追思聚會,設計合宜而感人的聚會程序,也可邀請親友參加,不僅可以追思故人,也可以向尚未信主的家人傳福音。

3.整修墓園紀念先人:到祖墳或已故親人的墓地整理清掃、獻花致敬,以表追思。有做比沒做好,多做比少做好。

4.建立名聲紀念先人:基督徒應該在生活中活出基督的馨香之氣,展現美好的生活見證,用積極的愛心關懷家人,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進而吸引人歸主。

5.孝敬父母敬拜真神:如以弗所書六章所說 「你們做兒女的,要在主裏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效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敬祖比祭祖更有意義,生前的孝敬比死後的排場更實際。

掃墓要不要去?

至於談到實際問題,掃墓要不要去?魏牧師表示,基督徒對春節或清明節會感到壓力頗大,正因為傳統的祭祖掃墓儀式中參雜許多異教內容。好比燒紙錢、燒香、拜土地公等,這些基督徒都不便參與。但不參與掃墓,在親族眼中就成了數典忘祖、不忠不孝的罪人。  

「到底掃墓要不要去?當然要,我們要主動參與絕不規避」魏牧師說,基督徒還是有很多事情可用來表現其紀念祖先的心意,「我們可以預備鮮花和蠟燭,別人上香我們就獻花,別人燒紙錢我們就點蠟燭,別人拜土地公我們就向神禱告,他有的你都有,而且更棒,他拜的是小神,你拜的是大神。」

最後魏牧師總結:1.追思不要為了枝節細末,爭論不休。吃飯時家人多放一個位子,多瞻@個碗,一雙筷子,那只是懷念,那只是追思,不是偶像祭拜,不要搞成宗教問題,這只是親情問題。連周聯華牧師和一個朋友吃飯,聽到某人過世,便多放了一碗飯,插了一雙筷子,他說我想念朋友。

2. 祭物:有關祭物的處理,如果是家人,我一樣吃喝,但是我們雖有吃的自由,若有人因而良心覺得污穢,為了避免絆倒人,為了愛心的緣故,我們就在吃的自由上約束自己。保羅在這方面有很好的榜樣,他說:林前 8:13 「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遠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為了愛弟兄,他願意放棄吃肉的權利。

然而,有一種筵席是絕對不可以吃的,那就是「拜偶像的筵席」。林前 10:21「我們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保羅說,這是「與鬼相交」,參加這種筵席等於參與他們的拜拜,這是得罪上帝的行為。我們不應與拜偶像的人隔離,但我們必須與這些拜偶像的活動劃清界限。

3.跪下:是表示「敬」而不是「拜」。所以過年向長輩磕頭拜年,向遺像行注目禮或鞠躬禮、默禱或獻花,都足以表達追思之情。你可以用敬禮表示尊敬,否則讓家人感覺你信了基督教卻失去了孝心,也雪|引起許多紛爭。就像以前為了是否向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爭論不休,就是因為我們把文化問題當作宗教問題,不要把鞠躬或跪拜等同於偶像。

移風轉俗

魏牧師認為華人基督徒不能避免葬禮和祭祖問題,但可以是大好的機會。「我們應該把握好這機會來為我們還不信的親人和朋友作見證。」此外基督教必須考慮一件事,就是「福音的本色化」。在外邦國家的基督教,往往將信仰實行於自己的文化中,例如復活節本來是外邦人拜「春天女神( Eastre 或 Esteral )」的節日。但後來,變成了基督教的大節日,英文的Easter便是從這女神的名字過來的。本來外邦人拜偶像的日子,當福音傳到外邦後,慢慢地將它變成了基督教的節日。所以把鬼月當作平安月,把清明節當成孝親節,逐漸轉變整個社會的風氣。


原文收錄於蒲公英希望基金會網站,蒙允使用


標籤:   觀看所有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最新新聞
dot 自行車愛好者「踏板朝聖」穿梭三座大教堂
dot 宗派團體赴廣東山東 聽取基督教中國化發展
dot 大馬砂拉越華人年議會 籲重遇基督·重塑生命
dot 國際兒童節緣起 教會兒童服侍催生世界關注
dot 《The Chosen》第三季大結局:強大場景五餅二魚神蹟
dot 烏干達法案嚴懲同性戀 大主教籲保護兒童反誘騙
dot 耶穌運動50周年 4千人海盜灣受洗
dot 天主教區傳教節啟動 古道行聆聽福傳事蹟
 最新專欄
dot 希律王逼迫基督徒 結束政治生涯與生命
dot 後疫情時代報復式事工? 「比慢精神」教會添人情味
dot 從正統神學到魔鬼神學:約翰·派博籲提防教義騙案
dot 五旬節聖靈降臨 學者:反映社會階層重新分配
 最新生活
dot 神秘信仰「星際種子」降落地球 偽稱助人類步入黃金時代
dot 世界遺產長崎五島教堂:分享見證接待旅客院所
dot 職場信徒操練靈修 潘怡蓉:禮儀年建立節奏默想基督
dot 世界地球日快樂!環境保護4式人人做得到
  證道
關愛家傭主日 協進會籲「不虧負不欺壓」寄居者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自今年開始將5月28日定為「關愛家傭主日」,主題為「關鍵在於你」,並且發表講章呼籲教內人士關顧外籍家傭的心理和屬靈需求。
影音使團:吳桂行傳道與康熙皇帝、說書人分享宣教文化寶藏
世界社會傳播日:用「心」說話化解對敵

圖片新聞

prev next
漫畫
>
真理蔡園
香港之路如何走?牧者籲聖經價值同建上帝新城
香港之路如何走?牧者籲聖經價值同建上帝新城
 
華人福音戒賭會議 蕭如發:屬靈五官助戒賭
華人福音戒賭會議 蕭如發:屬靈五官助戒賭
 
 
禮賢會香港堂增設週六崇拜
第一屆趙天恩學術研討會
   
logo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 廣告發佈 | 聯繫編輯 | 投稿 iconCopyright © 2023 Gospelherald.com.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