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指此題目看似「多餘」,因傳福音給「萬民」必然包括傷健人士在内,以致教會界很多人忽視傷健群體,她指出重新思考「傳福音」定義,查看聖經中耶穌以及耶穌的門徒如何對待傷健人士以及傷健人士所在的處境之後,可理解到該題目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張師母表示,查看傷殘人士的定義,不單是失明、失聰及肢體殘缺的,亦包括心理病、精神病、自閉症以及智障人士。而她將聖經中提及被污鬼邪靈附身的人都看為殘疾人,因為他們身體受到折磨,不能過正常生活。她在會上總結出向傷健人士傳福音有五大意義。
第一,若傳福音是把盼望帶給無盼望的人,把幫助帶給無助的人,那麽傳福音給傷健人士也是傳給最無助、最無盼望的人。張師母表示據有關統計,世界人口中約1/10是傷殘人士,而且他們大多數活於貧窮。由於肢體的缺陷,他們生活在很多限制中,難以融入社會及被人接受。在她自己的教會就有一個失明的姊妹,就算擁有大學學位,卻一直沒有公司聘請她,情緒頗受困擾。
第二,若我們顧念傷殘者身體、心靈上的需要,把福音傳給他們,我們才真正學效主傳福音的樣式,如初期門徒學效主一樣。張師母表示聖經記載耶穌非常關懷傷殘者,祂沒有拒絕任何傷殘人士的請求,把他們全部醫治好。而且祂不但解除他們肉身的捆綁,還叫他們認識及相信祂是彌賽亞,將他們從罪惡的捆綁中釋放出來。張師母又表示門徒被差遣出去之後,以言語和以服事去傳道,趕鬼並醫治病人,相信這些病人亦包括傷殘人士。
第三,耶穌看重「小子」,就是那些微不足道的人,當我們真心幫助他們,傳福音給他們,才是真正服事主。張師母表示,從耶穌的言語和行事中可知傷殘人士是主所憐憫和施恩的,耶穌在教導人請客時說,要請那些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這樣就有福了,耶穌在婚宴比喻中亦說,要趕快出去,到城裏的大街小巷,把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都帶進來。可見,神抬舉卑微的人,那些被人藐視的人,也是上帝邀請進入神國的對象。
第四,只有當我們將福音傳給傷殘者時,我們才能真正全面地遵行主給我們的大使命。她指出因大部分傷殘者都不會出現在一般人的社交圈子,以致教會一直忽視了他們的需要,沒有主動把福音傳給他們。所以向傷健人士傳福音的講題並不是多餘的,在神學研究方面亦需更多傷健群體方面的研究。
第五,傳福音給傷殘人士使我們更有效地向世界見證上帝無私的大愛,祂愛一切人,也要拯救凡信基督耶穌的人,包括傷殘的人,就是那些常被人藐視和被排斥的人。
傷殘人士福音事工研討會由專門服侍傷健群體,幫助他們融入教會和社會的回聲谷傷健福音協會主辦,前日於北角宣道會舉行,約百多人出席。機構總幹事鄺偉衡牧師表示,假如「傷健」的定義為「有限制」,那麼其實每個人都有自身的限制,所以每個人都有傷殘的特質;若從弟兄姊妹都是肢體來看,獨立看每個個體則均是傷殘的,盼望以後在傷健神學上有更多的研究和探討。
相關新聞 佔全港人口6.6% 教會忽略傷殘群體福音需要 滕張佳音師母分享照顧長期病患父母經歷激勵人心 只有五隻手指亦可奏妙音 見證神賦殘障者才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