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監製李少奇太平紳士 偉: 主筆張文偉 記: 本報記者
記:為什麼會有出版一本福音漫畫的構思?
李:我小時候很愛看連環圖,比如《水滸傳》,覺得連環圖很好理解。我的弟弟是在漫畫界工作的。我去年回到香港時,他給我看了一本日本漫畫,裏面說耶穌並沒有復活,在日本賣了30萬冊,在香港也賣了8,000本。
作為基督徒,我覺得需要作點事情。第一,要去校正錯誤訊息;第二,要給不愛看文字的人傳福音。基督教文化文藝氣息很重,簡單直接的書很少。反觀佛教和道教,卻藉著連環圖已進入了很多年輕人的心。
本漫畫的對象主要是未信的人。對基督徒來說,看這本漫畫就像把一個故事重新的温習一遍而已。但對還沒有接觸基督教的人,本漫畫起碼是一個故事,讓他們認識耶穌這樣的一個人物。將來,我們可能繼續製作更多題材,由創世紀做起,帶領讀者一步步認識聖經。
我盼望有基督徒把它作為禮物、一個傳福音的工具,送給非基督徒。
記者:您認為非基督會不會買一本講聖經的漫畫?
李:基督徒不看漫畫、漫畫迷不看聖經,我已預料到有可能會虧本的。但是,我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我是做生意的,出版福音漫畫有部分是奉獻成份,我奉獻出來作這個。我們決定試做兩期,反應好的話,我們會做下去,所以,真的要看神要怎樣帶領我們。
我們印了6,000本,但發現反應挺好,現在我們考慮要加印多6,000。漫畫的接受程度比我預期的好。我本預料教會不太接受的。但是,這星期接觸了很多教會,他們都很接受,也讓我們去他們的教會裏賣。
下週六我們甚至會拜訪一間學校。連學校都接受,這是我始料不及的。以前,漫畫是學校的違禁品,但現在我們的漫畫竟可以在學校裏賣。到時,我們還會展出十幾幅掛畫,畫功很精細的,阿偉(主筆)也會現場分享製作過程。
記者:為什麼會邀請張文偉先生作為主筆?
李: 漫畫界畫人物的慣例是1:9,都是把人物畫得非常高大威猛的。我找過很多人畫,他們都畫不出來斯文的樣子。聖經裏說主「無佳形美容」,但卻有神聖的樣子。那我們怎樣去表達呢?耶穌是中東-希伯來人,猶太人,但人所接受的通常是西方的油畫上的樣子。我們怎樣既畫出一個猶太人,但又被人所接受,既不佳美,但又神聖的面孔呢?這是很考功夫的。在眾多主筆中,我覺得阿偉畫得最好。我後來才知道他是基徒,可能因為他的心一樣,所以能畫出我們想要的。後來他的作品也證明了,他很用心去作,畫得的確很好。
記:整過製作過程中,有沒有什麼深刻的經歷?有什麼領受嗎?
偉:我想是臨印刷前改稿的事情吧。書中有一幕是馬利亞膏耶穌的腳的,經文記載是在吃飯以後發生的,但我自己覺得擦腳這一幕轉到在後院發生比較好,有更好的過渡,結果我自作主張,這樣畫了,但後來Larry(李少奇)覺得有問題,決定要改。原定計劃在四月中出版的,但因為要改,出版要延遲了一個月。但剛巧,五月中逹文西密碼電影上演,我們這個時候出版,反而更引起傳媒的更大關注,他們都問我們:「你們是否特意安排在逹文西電影上演時,出版這漫畫呢?」。其實我們並沒有這樣的打算,只是因為內容要修改延誤了出版而已。 通過製作這本漫畫,我看聖經多了。因為需要考究場景。聖殿是怎樣?祭師長講話的地方大約是怎樣?最後晚餐的桌子是怎樣的?我們的印象一般是,達文西的「最後晚餐」用的那張是西式長桌,但其實那時候的桌子是「C」型,而且吃飯的人是像日本人半坐半跪式的在旁邊吃的。真的需要找資料,我們希望盡量接近事實。
李:我看聖經也多了,而且仔細了。以前,我從來不會像學者那樣去深究的。我本人也學多了漫畫的有關知識。
過程中感受到神的帶領,如阿偉所說的,有神的恩典在裏面。我想如果我們真的在復活節出版了,不會像現在的順利,我感到神一直的帶領。不僅這樣,梁永善牧師在推廣上也給了我們很多幫助。我們倆兩年前在墨爾本認識。在漫畫中的每一場,頁下方都印有經節,這是梁牧師提點後加上的。
我們本來想賣兩萬本,但最終我們只印了6,000本,所以我們其實是沒信心的,但後來發現還是要加印6,000,事實上,我沒料到牧者、教會和學校這麼支持。一般我預料教會的關心不大,但結果他們起碼認同了,這都是恩典。
記:漫畫中有哪一幕你們最深刻?
偉:猶大變蛇那一幕。原文說「魔鬼己入了他的心」,我把它形象化了。我畫了蛇,有很多蛇跑出來,跑出來的路又像一條大蛇。我想把心境形象化,又增強吸引力,所以我用這個手法來表逹。普遍大家的印象中,蛇象徵魔鬼。我相信我用這個手法,讀者很容易吸收。
李:對我來說,最深刻的是故事開端的一個小孩子的一幕。這段聖經裏本是沒有的。我有點執著要保持原文的內容。但是其他人提出加入插曲片段,能輕鬆化,比較吸引人。我也有很大的掙扎,到底要不要加,結果我也認同了。
開幕講的是小孩子偷錢的故事,我作了很多的考慮和構思,要突出的不是「偷來的錢要如何處理」的問題,要說的是耶穌有赦罪的權柄。想要表逹一個信息:不是因為把錢投在奉獻箱裏,就得到赦罪和喜樂的,真正的喜樂是赦罪的喜樂,這才是最重要的。
記:教會可怎樣為這本漫畫禱告?
李:可以為創作的過程禱告,為我和阿偉禱告。因為靈感很重要。漫畫是一種工具。黃玉郎用它來表達打鬥的文化,我們則用來表達基督的文化。我想大家為我們禱告,求神給我們聰明智慧,讓我們透過筆,透過漫畫,傳逹美好的訊息。
偉:我們很希望有非信徒去看,起碼通過它,知道耶穌和祂的事。我們的用詞他們可能不太明白,因為不能像一般漫畫的用詞那麼淺白。
我們希望人可以在年紀小的時候就接觸到耶穌。香港人不太愛看文字,年輕一代不愛看小說,更不用說聖經了。我希望他們年輕時就能接觸(基督教信仰)。坊間有很多漫畫都講觀音,小時候看那些,就先有了印象在心裏。我覺得人長大了會比難改變,他們想:「當然是觀音!我家裏一直拜祖先啊!」我有朋友,他們不是不信,只是既信基督,又信觀音。我希望他們年輕的時候就知道有神,而且祂才是唯一的神,不要到年長時才接觸。
製作及出版首本漫畫聖經,李少奇監製投資了約10萬港幣。他們計劃在8月份出版第2冊-受難篇2。現在他們正努力趕工,如果進度理想,他們希望提早在7月份出版第2冊,在本年的基督教書展參展。




